分享到:
索引号: A25010-7414-3261-9204-4932-0597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新建区审计局 生成日期: 2017-11-30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行政执法依据
  • 浏览量:
  • 字体【      】

办事依据及办事程序

办 事 依 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第一百零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3、《中华人民�%B��B X�� �审计法实施条�%� X�� ��

��� > ��B ght: 26pt; text-indent: 28.1pt"> 

办 事 程 序

1、每年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由县审计局向县政府提交书面请示,经县长办公会议确定并由县长签发(或直接由县长签发),县政府发文,县审计局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所有的临时交办审计项目,必须经县长亲自签发、授权,审计局组织实施。

2、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4、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5、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6、上级审计机关认为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行政执法依据

一、本部门负责实施的专门法律规范

 

类别

序号

名 称

制定机关

施行时间

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5.1.1

行政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1997.10.21

2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

2005.2.1

地方性法规

1

南昌市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条例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9.6.30

政府规章

1

江西省地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

省政府

1998.4.30

二、行政执法职权及依据

(一)行政处罚(共47项)

1、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

种类:通报批评、警告、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三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追究责任:

(一)对被审计单位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被审计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

(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照前款规定追究责任后,被审计单位仍须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2、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种类:警告、罚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违法取得的资产作出处理;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被审计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

3、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4、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5、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三)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6、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四)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7、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五)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8、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9、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10、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三)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11、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四)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

 12、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五)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13、延解、占压应当上解的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延解、占压应当上解的财政收入。”

14、不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二)不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

15、违反规定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三)违反规定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16、将应当纳入国库核算的财政收入放在财政专户核算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四)将应当纳入国库核算的财政收入放在财政专户核算。”

17、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五)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18、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19、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20、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21、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22、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

23、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

24、违反规定调整预算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三)违反规定调整预算。”

25、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四)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

26、违反规定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挪用预算周转金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五)违反规定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挪用预算周转金。”

27、违反国家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规定的行为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六)违反国家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规定的行为。”

28、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

种类: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29、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

30、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国家建设资金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二)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国家建设资金。”

31、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三)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

32、虚列投资完成额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四)虚列投资完成额。”

33擅自提供担保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擅自提供担保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34、擅自在金融机构开立、使用账户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账户管理规定,擅自在金融机构开立、使用账户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没收违法所得,依法撤销擅自开立的账户。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35、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二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挪用、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36、滞留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二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挪用、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二)滞留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37、截留、挪用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警告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二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挪用、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三)截留、挪用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38、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三条“企业和个人有下列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39、截留代收的财政收入

种类: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三条“企业和个人有下列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截留代收的财政收入。”

40、企业和个人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种类: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四条“企业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违反规定使用、骗取的有关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被骗取有关资金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或者被违规使用有关资金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41、企业和个人挪用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种类: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四条“企业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违反规定使用、骗取的有关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被骗取有关资金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或者被违规使用有关资金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挪用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42、企业和个人从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非法获益

种类: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四条 “企业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违反规定使用、骗取的有关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被骗取有关资金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或者被违规使用有关资金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三)从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非法获益。”

43、违反规定印制财政收入票据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违反规定印制财政收入票据。”

44、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二)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

45、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收入票据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收入票据。”

46、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收入票据监(印)制章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四)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收入票据监(印)制章。”

47、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

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行政强制(共1项)

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三)其他行政执法职权(共6项)

1、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2、检查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资产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二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3、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4、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和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5、审计处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一)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其他处理措施。

6、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