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新闻
分享到:
新建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发布时间:2020-10-27 11:22
  • 来源:
  • 作者:
  • 浏览量:
  • 字体【      】

时下,南昌市新建区的田野沃土上,一派丰收景象。阳光下大棚熠熠生辉,连片果园里的果树上一片彤红,养殖场内畜禽嬉戏,芦笋棚里务工人员忙着采摘......今年以来,新建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突出问题导向、狠抓精准施策、强化整体推进、加大攻坚力度,脱贫成效显著,在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排名中首次进入第一方阵。

在这里,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正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奋进。

特色扶贫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10月12日,在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千亩芦笋扶贫产业基地,看着长势喜人的芦笋,村民谈承标的脸上笑开了花:“千亩芦笋产业扶贫基地有400亩芦笋进入丰产期,460亩进人半丰产期,每天可采收9000余斤,市场行情也非常好。”西岗村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干亩芦笋扶贫产业基地为当地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特色扶贫产业的支撑,西岗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已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的甜头让新建区流湖镇淑溪村的村民干劲十足。淑溪村通过引进培育湖羊产业,探索出“多级养殖”延伸产业链的扶贫模式,“扶贫羊”产业正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头羊”。新建区淑溪村湖羊养殖基地法人代表滕华兵告诉记者,淑溪村建成了高标准湖羊养殖基地。

有了致富项目,村里的“90后”也纷纷返回家乡,加人到湖羊养殖的队伍中来。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村里计划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集中养殖变为分散养殖,基地提供小羊和养殖技术,村民们在自己家里育肥后由基地统一收购。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新建区始终致力于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先后培育了象山河林村生态种养殖产业示范园、石埠西岗村千亩芦笋基地、联圩路司口村白莲基地、流湖菌菇基地、流湖淑溪村湖羊饲养基地、樵舍常丰村百合基地等一批扶贫产业项目 。

2020年,新建区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产业发展项目倾斜。截至8月底,已下达批复产业项目21个、投入2764.99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支出占全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的5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全区22个“十三五”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目前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可带动贫困人口800人。

消费扶贫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近日,新建区扶贫产品展购中心广场夜市灯火闪亮,“扶贫夜市”开业。摊位上来自新建区各扶贫产业基地的摊主一边打理着食材,边热情地招呼顾客。天尚未黑,宾朋满座。市民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可以买到芦笋、菌菇等扶贫产品。

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新建区把城区原“心怡超市”升级改造成“南昌市新建区扶贫产品展购中心”,既让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的农产品有形象展示中心,又让广大市民更便捷地购买到优质的扶贫产品。

“石埠镇的陈老表挂面、松湖镇的特色粉蒸肉、大塘清明酒,这些都是要走很远才能买得到,现在很方便,我们能买到第一手食材,又可以助农扶贫。”前来选购商品的市民蒋丽丽表示。

“消费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一头连着市场,另一头连着困难群众 ,打通了产销“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新建区通过“消费扶贫”,不断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为促进消费扶贫,新建区抓好特色农产品推介,今年6月12日—13日参加市扶贫办举办的“扶贫集市”活动,销售和订购扶贫产品达216.6万元,占全市销售额和订购额的95%;积极发展线上交易手段,提供多种购买方式方便大家购买,已有34家企业、104个产品人驻了消费扶贫系统;开展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六进”活动,截至目前销售额达129万元。

新增公益岗位让贫困户干劲十足

今年39岁的陶学柳,是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的一名护鸟员。“我右眼先天弱视,因为视力差,工作机会少。以前全指着家里的8亩田,日子过得挺紧巴,是村里的贫困户。”陶学柳告诉记者,2018年11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他安排了生态公益性岗位。

“我每周来两次,一次100元,一个冬天大概增收4000多元。”陶学柳笑着说,护鸟虽然辛苦,但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能增加收人,辛苦都是值得的、工作干起来也很有劲头,“这两年观鸟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不少村民还开起了观鸟民宿,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解决失能困难,在新建区第三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新建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实施办法。新建区采取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的,按照提供服务的个人、组织或机构以每位服务对象6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按每位服务对象1000元/月标准给予补助;在农村公办养老院托养的,参照我市特困人员供养和护理费标准给予补助。

不仅如此,新建区拓宽就业扶贫,建成扶贫车间15个,共吸纳贫困劳动力102人就业。尤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后,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心连心、岗位信息送到家、免费接送到车间”活动,先后增加临时性公益岗位100余个,安排50万元对外出务工贫困户的(生活、交通)补贴进行提标,向全区受疫情影响的11家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发放资金补贴829万元,引导企业解决49名贫困户生活补助9万余元,确保了疫情期间贫困户的收人不减少、就业有保障。截至目前,新建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为81.21%。

真帮扶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扶贫干部不松劲,脱贫攻坚不停步。新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遍访所有贫困村,详细了解贫困村和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调度整改任务;区人大、区政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评议巡察指导整改工作;镇村“两级”书记认真遍访所有贫困户,全区上下建立了“帮扶工作区领导、帮扶工作组组长、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工作落实机制。尤其全区176个部门单位、4180名帮扶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定点帮扶,按照“进得了门、迎得了客、留得下吃住”的要求,对贫困户家庭基本条件进行了核查。

同时,新建区优化帮扶结构,通过单位推荐、基层选拔和科学综合评定,对全区22个贫困村、25个软弱涣散村严格落实省市今年原则上不得轮换的相关要求,保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军心稳固;扎实开展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队员实际工作能力,有效发挥驻村工作队队员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今年10月,新建区扶贫办和我市一家旅游公司签订《打造新建区贫困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坚持产业打底、农旅融合、旅游增收,将”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新路子。

为健全组织体系,新建区增设了“区扶贫服务中心”,每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均有工作组组长和驻村第一一书记(或帮扶工作队长),真正实现帮扶全覆盖的工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化解产业风险,积极出台了《新建区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明确财政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提前兑付。对受疫情影响的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基地,新建区预算了25万财政专项资金,为在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基地的48户贫困户发放资金补贴8.29万元,保障在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基地务工贫困劳动力的生活需求。

为防止发生新致贫和脱贫人员返贫,新建区还大力施行防贫保,切实筑起防贫困“拦水坝”。截至目前,对因病因学因意外产生的易致贫户和易返贫户共发放赔付40笔,计22.55万元。最高一笔赔付因病防贫保险86572.56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